案例展示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案例展示
【绿色观点】猴子不知屁股红!自己都没做好就急着喊电动车产业是下一座护国神山?新太空战时代!台湾优势在哪里?

类别:案例展示 发布时间:2023-03-29 浏览:35次

原文刊登于绿学院,INSIDE 经授权转载。本文作者朱礼佑,一位电动车铁粉,热情参与电动车带来的交通工具革命。非本科出身,义无反顾投入电动巴士、电动共享汽车产业工作十余年,具扎实的电动车充电站网路建置经验并研究电动车服务商业模式,时常勉励后进投入电动车领域工作。现担任电动车品牌公共充电网路专案负责人及绿学院绿色带路人。 前几个礼拜绿学院上了一系列电动车产业及人才的文章,有些读者私下不以为然地表示,「笑死人,台湾自己的电动车市场都发展不起来,整天谈那些国外市场干嘛?」作为一个电动车产业的工作者,同时也是电动车铁粉,我可以理解这种想法。六年前 (2017) 我开着一台当时能见度超级低的进口品牌电动车从高雄要到台北,当时全台湾在高速公路上唯一的电动车充电站是关西休息站。我依稀记得当时还有约 50 公里的续航力,只要不塞车、冷气不开太冷,要到台北应该是没问题。但为了不想成为全国第一个在高速公路上推电动车的人,所以我下关西休息站去找那四支传说中的「木乃伊」。当我插上充电枪后,看到充电功率只有约 6kW,只好强迫自己去休息站里吃个饭、喝个饮料,再滑个手机,勉强充了 1.5 小时后才再次上路。电动车车主遇到的两种充电场景如果你还没有买电动车,可能难以想像我看到充电功率 6kW 的感受,我给你简单介绍一下车主会遇到的两种充电场景(注一):・场景一:吃饱睡饱再上的慢充,业界称 AC 慢充汽车很多时候会停留在某处较长时间,这时就可以像人睡觉一样慢慢充电。慢充一般指的是使用单相 220V 电源,其电流在 16A~80A 不等,充电功率从 3kW 到 17kW,每小时充电量相对应为 3~17 度电,业界也称为 AC 慢充,适合放在家用充电 (Home Charging) 或是饭店、商场、办公室、停车场等目的地充电 (Destination Charging)。 ・场景二:买罐蛮牛喝了再上的快充,业界称 DC 快充汽车有时候会需要紧急充电,这时就需要补充一瓶蛮牛,喝了再上。快充泛指使用三相 380V 的电源,其充电功率可以从 30kW 到 480kW(注二),跟慢充最大可以相差 160 倍,用不着吃个饭、喝个饮料就可以上路,业界也称为 DC 快充,适合放在高速公路休息站、省道等来得快、去要更快的地方。AC 慢充与 DC 快充的充电速度相差甚多,对应的等待时间和续航里程有很大的区别,但消费者无法从设备去判断供电电流有多大,只有在车辆充电时从车子 / 充电设备 / APP 上得知。电动车的充电功率也会因为电池的温度、电池的 SOC、BMS(电池管理系统)而有所不同。慢充若设置在高速公路这种来得快、去要更快的地方,效益根本发挥不出来,所以我刚刚说的高速公路的故事,其问题就是规划错误,完全没有考量到场景的需求。推动台湾电动车发展的并不是政府,而是前仆后继的 30,000 名电动车车主电动车就如同脸书有马太效应,以前马路上见不到两三台,有没有充电站那是车主自己的事;但现在全国已经有约 30,000 台电动车,如此多的电动车若同时充电,将直接冲撞现有的电力系统(注三),这时就变成政府的事! 几年前在《Tesla 电动车大降价车主被当盘子!为什么这么便宜台湾还是发展不起来?》谈到的台湾电动车发展的三大困境,时至今日政府连充电桩的等级都还没有明确地区分,所以推动台湾电动车发展的其实是前仆后继的 30,000 位车主,我们感谢这群用「绿色採购」决策推动时代前进的车主!为什么政府不愿意盖 DC 快充站?最早期主导电动车与充电站基础建设的主管机关是经济部工业局,当时计划名称为「电动车先导运行计画」,一起推广电动公车与电动小客车。一开始小客车推广成效不佳,整个计画就转为以补助电动公车为主,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县市现在都可看到电动公车在马路上跑。但最近几年随着越来越多人买电动车,加上预见对电力系统产生的压力,业界就有声音主管机关应改为能源局或交通部,不过直到 2022 年才确定由交通部负责。截至 2023 年,市场上还是没有一支由政府建置的 DC 快充站,不是没有钱,也不是没有土地,而是没有懂的人及愿意接下这个重担的单位。为什么没有单位愿意接?当然预算要重新申请是一个额外的工作,还有建置直流快充设备成本很高,万一被不懂状况的立委质疑图利少数人,可就吃力不讨好。再加上 DC 快充站使用的是 380V 高压电,以国内目前电力系统吃紧的状况,申请相对困难。最后,计画负责人多不是电动车车主,无法设计出符合场景需求的体验,最近高公局终于开放业者在休息站建置 DC 快充设备,算是不错的进展。生命会找到自己的出路,大量充电服务营运商 (Charge Point Operator, CPO) 投入市场这 30,000 位车主找不到好的充电体验,自然回头要车商负责。于是车商开始在经销据点盖自己品牌的充电设备。同一时间充电服务营运商 (Charge Point Operator, CPO) 跑马圈地努力开充电站营运,他们之中有自己买地租地营运的,也有与连锁超商、商场百货等通路联名合作的,因为只要这些通路提供充电站,就可以吸引倍数成长的电动车车主来消费,一时之间充电站从嫌恶设施变成大受欢迎的招财猫。我们深知许多畅谈「电动车产业将成为下一座护国神山」的人,都是做百亿甚至千亿生意的大老闆,嫌台湾市场太小,看不上眼。确实以现在的电动车数量,盖充电站要回本是不可能的,但是话说回来,不管是哪一个国家,当其充电站基础设施还没有建置好之前,就算生产一大堆电动车,也只是像笔电一样堆在你家仓库而已,又收不到货款。何不如回头看《电动车其实是手机而不是汽车!?用马斯克的思维下一盘电动车的大棋》一文,在充电服务营运商、电动车服务提供商 (E-Mobility Service Provider, EMSP)、聚合商 (Aggregator) 等角色中用台湾市场练兵,以后在供应链中有更多话语权。要用网际网路的逻辑经营电动车服务,第一步不是设计很酷炫的商业模式,而是要先有能力快速建置电动车充电站网路,这是实打实的功夫!这里面的内功就是我下一篇要为你整理的建置 DC 快充站的步骤,助攻政府及有志者快速推进!(注一)在《Tesla 车主第一手报导!特斯拉道路实测一年报告大公开》中使用的分类为家用充电、专用充电与特用充电,经过这几年越来越多车主提供使用经验回馈给车商后,现在业界比较普遍的分类简化为慢充与快充两种(注二)国外最新的技术可以高逹 1,000kW,但因我国标检局法条规定 DC 快充电压上限,所以不是爱充多少就多少。同时充电功率也看车款耐受的最大功率决定,目前最快的为保时捷的 Taycan,最大充电功率为 270kW(注三)请见《电动车其实是手机而不是汽车!?用马斯克的思维下一盘电动车的大棋》一文中的计算责任编辑:Mia核稿编辑:Anny加入 INSIDE 会员,独享 INSIDE 最精采每日趋势电子报,未来还有会员专属内容。 点击立刻成为会员!延伸阅读:【绿色观点】七层开箱电动车动力电池系统【电车世代】鸿海:电动车 2025 一兆营收不变!美国厂今年量产、Model C 今年交车日本第一间电动车科大开办!但招生不利,40 名额学生只来 3 人到外太空进行一场极光旅行?不要怀疑,NASA 太空人已经在国际太空站拍摄到极光,随着科技快速进展,未来人们不一定只能坐飞机到阿拉斯加,也可能搭乘火箭到太空欣赏极光之美。太空旅游不是新议题,却在近两年又再度掀起讨论,原因在于太空产业正迎来全新的发展。受惠于技术成本降低,全球各国皆加紧脚步投入太空产业,除了长期布局太空产业的美国、俄罗斯外,包括日本、南韩和台湾也都积极发展太空产业。不只投入国家激增,卫星应用也变得更广泛,在传统科研、气象观测、军用国防等领域外,出现更多新兴商业应用。面对万箭齐发的太空战时代,台湾的优势又在哪里?以太空人才为基石,推动产业由零组件走向系统整合台湾在全球资通讯设备供应链中原本就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随着太空产业发展,更有部份厂商打入卫星与地面设备的供应链,供应其中的关键零组件。然而要从关键零组件生产迈向下一步卫星系统整合,就需要更多的人才进行研发与实作,才能将台湾在通讯产业的优势延伸到太空产业。因此,近年来不只各大专校院新增设太空相关系所,经济部工业局更推动「太空产业供应链发展推动计画」,特别聚焦台湾太空产业链人才发展及关键领域研发需求。与其他产业相比,太空人才其实具备两个特性,第一是职涯发展机会多。随着市场规模及投入资金的快速成长,太空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大更多,俨然成为就业市场的大热门。第二,具跨领域专业对于进入太空产业较有优势,即便不是航太相关科系的人才,只要对太空有兴趣,再接受一定程度的太空相关基础训练,也能进入太空产业,成为炙手可热的太空人才。 台湾在全球资通讯设备供应链中原本就扮演重要角色,唯有足够的人才,才能支撑产业由关键零组件生产走向卫星系统整合,将台湾在通讯产业的优势延伸到太空产业。 /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 TPG Images量身打造学习地图,满足产业对实务经验、跨领域的人才需求因应太空产业对跨领域人才的需求,「太空产业供应链发展推动计画」特别针对人才身份为学生或在职从业人员,规划相应的卫星知能提升计画,盼能加快台湾卫星产业的人才培育速度。在学生端,希望广纳不同背景的跨域人才,扩大人才来源,因此会根据学生背景是太空相关、资讯或理工类,分别规划专属的学习指引及课程资源,以参与产业研发解题、举办国际培育营、先修课程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卫星知能和实作能力,之后再进行企业媒合,在国内业师带领下,让学生进入产业动手实做低轨卫星产品或解决方案,不只增加实战经验,更能帮助企业克服研发挑战。至于在职人才,则以举办产业领袖营及卫星设计工作坊的方式,探讨卫星产业趋势、分享实务案例或进行实地参访,提升在职人才对市场和应用的掌握度,同时导入国际产学研各界的培育资源,如 Amazon、Microsoft、NASA、ESA 等,强化在职人才在卫星地面站、影像、验测或本体元件等领域的研发知能。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2022 年是台湾的太空元年,「太空产业供应链发展推动计画」先期就积极投入太空人才培育,陆续举办国际培育营、技术工作坊、产业领袖营等活动,成功吸引近百家企业、破 600 人次参与,且参与者涵盖高阶经理人、技术研发工程师、学生及普罗大众等,全面厚植人才知识与研发能量。2023 年,亦将持续肩负太空人才培育摇篮的重任,串起产业需求与学界人才,进而解决卫星产业缺乏实务经验及跨领域人才的需求痛点,协助台湾产业在这场国际战中抢得先机,也让太空成为台湾下一个兆元产业。经济部工业局 广告

Copyright © 2022 澳门威斯尼斯人wns888app,澳门威斯尼斯人官方网站登录,澳门·威斯尼斯人4494 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 备案号:琼ICP备11000986号 XML地图